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来陕西考察时,要求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守护好黄河母亲河。陕西结合深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抓好减沙控沙、治水治污、优能优产、利民惠民,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站位制高点,以高度自觉保护黄河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度重视,多次重点考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地位作用看,陕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陕西段占全长的13%,流域面积占全流域的17.7%,流域地表水占全流域的22.3%,这一区域的生态保护治理对全流域乃至全国都十分重要。从治理难度看,黄河流域是陕西生态本底最差、承载人口最多、经济强度最大的区域,全省83%的人口、88%的经济总量汇集于此,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任务非常重。近年来,陕西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1 n x”规划政策体系,推动生态保护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观念转变、从突围到合围的态势跃进、从治标到治本的实践升华。黄河流域治理沙化土地490万亩,植被覆盖度达到67.8%,水土保持率提高到69.5%,国控断面水质优良占比达到93.8%,万元gdp、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6.2%、13.9%,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同时,流域生态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同党中央要求和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从筑牢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高度审视承担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以守护好黄河母亲河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牵住牛鼻子,以系统观念固土防沙保安澜。加强黄河保护治理,关键是调节水沙关系,重点是减少入河泥沙,方法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一是统筹兼顾抓绿化。与“三北”工程结合起来,突出打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省域标志性战役,全面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速构建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横贯东西的生态防护网络,推动黄河流域从“浅绿”向“深绿”挺进。二是多措并举拦泥沙。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措施、林草措施与水利工程措施相结合,在重力严重侵蚀、水土流失剧烈区域大力建设高标准淤地坝,沟坡兼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真正实现水土保持区域综合治理由面到点的立体化防护。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我们积极推广高西沟村等生态治理模式,系统治山、治坡、治沟,力求实现泥不下山、洪不出沟。三是突出重点防洪灾。黄河流域陕西段防汛抗灾压力大,我们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创新调水调沙方式持续降低潼关高程,实施小北干流河道治理工程有效遏制黄河西摆,抓好渭河下游防洪减淤,提高南山支流防洪标准,通过重大水利工程联防联控暴雨等引发的突发性洪水,推进山洪沟综合治理,确保干流和重点支流防洪安全。统筹开展小流域蓄排工程建设,实现分散、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的分流蓄滞,有效解决“不下雨就干旱,一下雨就水灾”问题。加快城市骨干排涝河道、重点调蓄湖库及滞涝区治理,提高城市和县城防洪排涝水平。
三、做好水文章,以刚性措施治污节用优环境。水是黄河的命脉,必须持续用力解决好“水脏”“水多”“水少”的问题。一是在污染防治上步步深入。近年来,我们完成黄河干流105个问题排污口整治,流域国控断面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将继续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一断一策”推进不达标断面治理。持续向流域和污染源头延伸,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置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结合实施“千万工程”,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二是在节约利用上持续用力。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我们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坚决整治违规取水问题,坚决防止超采地下水,坚决遏制“挖湖造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促进农业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促进工业企业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用水,促进城市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在区域配置上不断优化。陕西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拥有70%的水资源,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只占到30%,且流域内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们一手抓跨流域调配,在引汉济渭工程先期通水的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南北统筹、丰枯相济、多源保障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一手抓流域内调配,加快东庄水利枢纽、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发挥好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河湖生态补水等方面的作用。
四、深谋治本策,以调优结构转型发展绘底色。陕西黄河流域保护治理中存在的很多矛盾,症结在结构,难点在结构,突破点也在结构,必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根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作用,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解开束缚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腾挪不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其中关中地区不再新增煤电装机规模和煤化工项目。二是以能源结构调整为关键。在生产端严控,做好能源工业“稳控转”大文章,坚决稳住能源生产基本盘,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有序推进煤电绿色转型,加大风光水储绿电开发力度,促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在消费端减量,减少非发电用煤比例,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三是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支撑。加快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力争榆林、延安、咸阳等煤炭主产区铁路运输比例达到90%。加快长武、凤翔、大唐热电等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清洁运输比例。四是以用地结构调整为基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特别是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既不在基本农田上搞退耕还林,也不在生态脆弱地方搞退林还耕,明确今后不在陕北地区安排关中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优化各类发展用地结构,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沿江河湖库地区、城镇人口密集区的生产布局,建立健全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划出生态缓冲带,更好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