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高效建造新结构体系通过工厂预制,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和能耗、缩短建造工期,引领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由“湿式”向“干式”转型升级……这些是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科技”)取得的累累硕果。作为中建集团开展科技创新与实践的平台,中建科技深知科技在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成立之初就瞄准了建筑业向智能建造升级、向全产业链转型的趋势,以科技为支撑,致力于以智能建造服务未来城市发展。
中建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组建了“住建部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速推进传统建造方式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成功研发全球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平台,可提供设计、采购、制造、建造、运维一体化全产业链产品和服务,已应用于多个装配式pc构件厂、100多个建设项目。
他们还着力打造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其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聚焦冷热源系统集成、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专注发展绿色建造前沿技术;其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则从数字设计、智能制造、装配式建造、智慧维保和产业互联网5个方面发力,攻坚智能建造原创技术。其中,自主研发的智能钢筋绑扎机器人可在装配式建筑飘窗构件生产线上实现自动定位、夹取、绑扎,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
未来城市将是宜居、绿色、低碳的,中建科技瞄准模块化等新兴业务,布局新赛道、拓展新空间。
以模块化业务为例,他们通过专业集成和交叉深化设计、工厂加工预制、现场按型号拼装到位等措施,有效加快了建造进度。其中,在广东省汕尾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标高端制造业建设的23个工业化生产基地,共配置了17条先进生产线,成功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模块”,每套模块箱体生产仅需15分钟,日产近百套。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模块化建造更加高效率高精度。据统计,5名工人配合1台汽车吊,每小时可完成5个箱式房屋吊装;4台汽车吊同时作业,一天内可完成200个箱式房屋吊装,施工精度可控制在5毫米之内。
依托模块化技术,中建科技成果颇丰:仅用2天就完成上海闵行梅陇方舱隔离点406个床位建设;3天交付200套模块化集成房屋驰援汤加;4天分别完成上海闵行颛桥方舱医院、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1500个床位建设;10天交付吉林高新南区3163间隔离方舱……以科技为引领,中建科技在致力于以智能建造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