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持续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但部分地区出现急功近利、竞相跟风、贪大求洋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既浪费人财物力,也容易滋生腐败。这些问题暴露出绿化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需高度警惕。
城市绿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绿在哪里”“用什么绿”到“如何常绿”都需科学规划。有的城市追求“一夜成林”,将城市绿化简单化为打造绿化景观,致使城市绿化与城市规划相割裂。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应注重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功能性,坚持生态优先,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需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科学搭配树种草种,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使之符合生物链、生态链要求,厚植生态福利。
城市绿化还要因地制宜,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有的城市跟风引进“网红”树种、举债购买名树名木等,一些品种养护成本高昂,后期存活率低。为避免这些问题,各地应结合本地特点,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统筹考虑经济成本与可行性,根据城市特点量身定制。所谓“三分建七分养”,城市绿化要坚持前期建设与后续管养同步推进,做到经济适用、量力而行。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强,栽培养护要求低,要用好乡土树种,使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力军。
城市绿化要避免过度“景观化”倾向,在兼顾美观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功能性,让老百姓可进入、可停留。同时,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堵住关键环节不公开不透明等漏洞,及时纠正形式主义等问题,让老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裴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