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经济日报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刊发了长篇调研报道《千帆竞发海之南》,在海南引发热烈反响。海南是如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未来又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
记者:2018年4月13日以来,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以来,海南省在自由贸易港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明显进展?
沈晓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2018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展开。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用4句话肯定了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一是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明显,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有力有序;二是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三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4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是自由贸易港政策加快落地。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180多项政策落地生效,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试点积极推进并正增点扩区,封关运作准备全面启动。
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支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八成。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功举办,购物、教育、医疗“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成效初显。经济外向度4年提升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超过海南建省前30年的总和。举全省之力推动儋州洋浦一体化,在海口、三亚之外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极”。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历史性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的优势,以南繁种业、深海为重点的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取得关键性成果,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开工建设。这些科技优势正在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南繁、深海、航天3个未来产业培育初见成效。4年来,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40%以上,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四是民生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国家考核中连续3年获评优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家门口上好学”和“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正成为现实。大力推进安居房建设,努力把本地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控制在10以内。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治安形势达到建省以来最好水平。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一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入选首批国家公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和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实施全面禁塑,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4年翻番,并滚动推出“六水共治”、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等新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标志性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生活垃圾“零填埋”,空气、水质、土壤质量总体良好。
六是风险防控务实有效。坚持把风险防控作为影响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的最关键变量,切实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并实战化运行。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疫苗接种率位居全国前列。依法妥善处理海航集团破产重整案件和一批房地产项目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七是干部人才队伍活力迸发。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有力增强。建立公职人员容错纠错办法和案例发布制度、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为干部撑腰,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干部能力和作风明显提升。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2018年以来直接引进人才40万人,实施“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本土优秀人才,推动人才加速集聚、量质齐升。
记者:今年4月总书记再次到海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海南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
沈晓明:今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海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赋予海南新的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相继召开省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进行全面系统安排部署,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全力建设“八个自由贸易港”。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海南时肯定了海南“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认为相当于浙江的“八八战略”,是很明确很明晰的东西,不需要再争论讨论了,就这样继续走下去。所谓“一本”,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这是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根本遵循。所谓“三基”,指的是三大制度基石,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所谓“四梁”,指的是目标定位,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所谓“八柱”,指的是八根重要支柱,即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组织领导体系。
省第八次党代会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作为鲜明主题主线,提出了建设“八个自由贸易港”的目标任务。即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自由贸易港,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自由贸易港,产业聚焦、区域协调的自由贸易港,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由贸易港,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自由贸易港,平安法治、文明和谐的自由贸易港,党建引领、风清气正的自由贸易港。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一本三基四梁八柱”这个“施工图”,全力推动“八个自由贸易港”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记者:2022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海南如何更好发挥“双循环”交汇点优势,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
沈晓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生命线。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全岛封关运作。把全岛封关运作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压力测试清单落地实施,确保2023年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完成封关各项准备、2025年如期顺利封关运作。
二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动鼓励类产业目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动态调整。加快实施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三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发挥海南处于东南亚和中国大陆两个最活跃市场交汇点的优势,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和北部湾城市群,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联动发展,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记者:随着rcep协定今年1月1日生效和中国去年9月正式提交申请加入cptpp,以及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面临的竞争态势如何?海南优劣势如何?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沈晓明: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的应有之义,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具体行动。当前,海南还存在基础薄弱、市场主体少、经济流量小、外向度低、人才短缺等短板。我们将立足自身优势,努力扬长避短,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是发挥好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在配置全球资源上下功夫。从海南出发,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47%的人口和30%的gdp;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59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67%的人口和41%的gdp。特别是海南连接着东南亚和中国大陆两个最活跃市场。我们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外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努力在配置全球资源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发挥好海南独特的政策优势,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上下功夫。当前海南仍处于政策的“窗口期”“红利期”,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自由贸易港政策与rcep规则叠加效应,在已实施项目的基础上,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平台建设等方面谋划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海南改革开放试验田优势,出台对标cptpp开展先行先试试点措施,开展高水平压力测试,为我国加入cptpp、depa积累经验,提供制度案例和数据支撑。
三是发挥好海南独特的生态优势,在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上下功夫。我们将滚动实施标志性工程,保护和利用好热带雨林这个“国宝”,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富成果。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资源禀赋变成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得到更多实惠。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 潘世鹏)
更多报道请扫二维码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