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深刻阐明了当前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无论是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还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都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是应对国际挑战的长远布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近代以来,科技中心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转移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在大国博弈中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科技创新必不可少,基础研究必不可少。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要打好制度的地基。集合精锐力量,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从政策和制度上作出战略性安排。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投入,基础研究经费稳步增长,2022年达到1951亿元,是2012年的3.9倍。改革也全面提速,《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一批事关基础研究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以政策导向的指挥棒,促进科研工作深入源头和底层。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方式和评价机制,既鼓励勇于探索、突出原创,也鼓励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
要打好人才的地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我国的研发人才基数很高,2021年我国r&d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是2012年的1.8倍,稳居世界第一位,但基础研究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领军人才存在不足。打好人才地基,要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让更多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奔着真正的基础研究问题去,而不是奔着容易出成果、容易出名去。同时,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让基础研究后备力量源源不断。
要打好合作的地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打破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界限,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正呈现出深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需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组织好跨越学科界限、机构界限和国家界限的协同攻关。打好国际国内多方合作的地基,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也将有效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利益。 (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