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jj棋牌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领航中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经济思想领航中国经济系列评论之七-jj棋牌

2022年09月21日 05:38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评论员
[]
[]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

  “要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继续不懈奋斗,扎扎实实攀登世界高峰”;

  ……

  “立身之本”“根本源泉”“重要支柱”字字千钧,“要”与“不能”的辩证法寓意深刻,生动阐明了实体经济举足轻重的分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力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明确要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回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世界,德国在欧盟各国中率先走出衰退,再对比一些西方国家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升高、收入差距拉大的严重矛盾,充分证明了这个硬道理。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以史为鉴,我们要在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潮流中、在各种风浪挑战的冲击下站稳脚跟,还是要依靠振兴实体经济,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的行程中,总有深入企业的身影。“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将优势资源集聚到重点领域,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对发展现代制造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在部署把握发展主动权的路径。

  把脉定向,制造大国步履铿锵。新时代非凡十年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c919大飞机、天马望远镜、“天鲲号”重型自航绞吸船……一件件大国重器横空出世;高铁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走出国门、北斗导航系统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世界第一条起重机智能化生产线诞生在中国……一批批创新突破领跑世界;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3.8万亿元提高到6.3万亿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3.38万亿元增长到47.11万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标注高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于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与波动,我们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国际格局演变,各国围绕实体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借疫情企图鼓动产业链“去中国化”“本土化”,过去几年我国实体经济经历了异常艰难的时期。部分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仍然面临“卡脖子”危机;部分行业核心竞争力不足,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下游;部分领域同质化低水平发展导致效能偏低,高端和优质产品自给程度不高;部分企业深陷资源能源约束,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对症开方,建设制造强国任重道远。迎难而上,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需要精准发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

  ——精准把握“实”与“虚”的关系。“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要虚实结合,以实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话语,为爬坡过坎的实体经济注入信心与动力。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今年以来,面对下行压力,通过做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加法”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减法”,为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活水”。

  ——精准把握“革故”与“鼎新”的关系。“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这就要求在“转”和“育”上做大文章:借助新技术有力地“转”,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瞄准高端前沿精准地“育”,突破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端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高质量发展。

  ——精准把握“支撑”与“优化”的关系。“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作出科学部署。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还要提前谋划、整体布局网络型、产业升级、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铺就长远发展的“高速路”。

  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将其放在更宏大的历史维度上来把握。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不能就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就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需要统筹推进。这是巨大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显著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扎扎实实实现一个个既定的宏伟目标。 (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冯虎)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