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消费信贷服务越来越方便,消费者即时支付压力大为减轻。与此同时,消费者频繁使用消费信贷,也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要擦亮双眼,避免落入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应看到,市场中还存在部分金融机构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过高、暴力催收等乱象。一些机构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授信额度及还款能力等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导超前消费,致使消费者出现过度信贷风险。面对此类陷阱,监管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消费者也要提高判断能力。
消费者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消费者还需明白,使用消费信贷服务后,需依照合同按期偿还本金和息费,信用卡分期、信用贷款等息费未必优惠。应从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远离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掠夺性贷款侵害。
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还应提高权益保护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证件、账号密码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构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买房、炒股等非消费领域。消费者应认识到,违规将消费信贷获取的资金流向非消费领域,终需承担相应后果,切莫“以贷养贷”“以卡养卡”,坠入陷阱。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 江)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