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荔枝上市时。最近,按颗卖的挂绿荔枝被广泛报道,在个别商场甚至卖到了千元一斤,上架两天就卖空。从挂绿荔枝热卖的现象中,可以获得发展品牌农业的一些启示,也让人思考农产品如何实现优质优价。
挂绿荔枝产自广东增城,因外壳绿线环绕而得名。2020年,增城荔枝栽培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城有挂绿后代4000余株,皆由颇具历史的母树嫁接而来。一般来说,挂绿嫁接的代数越多,价格就越便宜,市面上的多为3代至4代。很多消费者感到今年荔枝比去年贵,是因为今年是荔枝小年,产量减少,价格上涨。当然,挂绿荔枝的价格普遍更贵,主要还是“物以稀为贵”,种植难度大,市面售卖少。
千元一斤的荔枝是市场行为,究竟值不值得买,取决于消费者意愿。要指出的是,如今,我国荔枝品种极为丰富,早中晚熟品种日益多元,粤桂琼不同产区各有风味,很多味道都不错,消费者可以充分选择,理性消费。其实,四川省合江县有一种荔枝,2008年时也曾卖出千元以上的价格,但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价格每斤30元。原因就在于品种普及、技术进步,种植越来越广,产量越来越高。
按颗卖的荔枝价更高,这启示农业从业者,要利用品牌农业的力量,打造可辨识、难复制的特色农产品。我国很多优秀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少地方有好东西却难卖出好价钱。原因就在于,农业品牌总体多而不精、大而不强,品牌号召力有待提升。近年来,不少地方倾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一些优秀者脱颖而出,品牌溢价效应明显。这启示各地,要顺应消费趋势,发力品牌强农,选好细分方向,提高产品档次,解决标准化程度低、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特色化、差异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部分消费者不再热衷排浪式消费,开始追求新奇特,有猎奇心理,有尝鲜意愿,并愿意为此花钱。新奇特通常也意味着高价。网友们有句话叫“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一说法不无道理。总体上,价格与品质正相关,但并不是简单的加法,很多时候具备乘法效应。不少情况下,农产品品质仅翻一倍,价格却可能涨十倍。何况,百人百味,农产品品质判定也并非一律。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意在加快实施品牌强农战略。要看到,打造农业品牌精品的过程,也是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的过程。消费者讲究物有所值,精品终究要靠硬实力来说话,得让消费者有获得感。同时,好价格带来高收益,也不能只被流通端的经销商享受,要让广大农民也能分享。如何让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惠及生产端,仍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为此,要健全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利用互联网手段,帮助农民提高品牌运用和营销拓展能力。
其实,能卖出超同类十倍以上价格的农产品毕竟只是极少数,产品数量和消费人群都是少数。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14亿多人口的大国,农产品必然是百花齐放,各价位各层次的品类都要有而且也都会有。可以说,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仍是面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营养安全的优质农产品。这里的优质,是指营养价值与食品安全层面的品质,并不等同于价格的绝对高端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变化,今日的新奇特也可能变成明天的大路货。这就对种植规模和市场前景的合理预判提出了要求,需要农户和农产品经营者不断探索新蓝海,不盲目跟风,从拼价格到比品质,从靠资源到重内涵,让质量更切合消费需要,不断增强适应市场的灵活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