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受俄乌冲突刺激,国际基准油价之一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攀升至每桶140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新高。随着对油气断供风险的恐慌情绪蔓延,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关键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能源安全被放在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代表委员指出,高质量保障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出,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必须把能源安全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能源供需形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以当前采暖季为例,能源供需较为平稳,电厂和采暖用煤可用天数稳定在20天以上,没有出现限电、限气情况,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以及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我国能源体系经过多年建设,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办法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在能源生产方面,2021年,我国煤炭稳定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油气田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油气生产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全年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能源供应方面,“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主要煤运通道能力持续加强。跨省区输电布局不断完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南气北上、东北入关等通道油气输送能力持续提升;能源储备方面,一批大型储煤基地建设完成,区域和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油气储备建设亦稳步推进,形成储气能力超270亿立方米。
虽然我国能源保障能力已大幅跃升,但长期挑战不容忽视。从国际看,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由于世界能源消费中心与能源资源富集区域的失衡和错配,加之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能源领域战略博弈持续深化。在全球减碳浪潮下,各国去煤化加速,石油天然气替代效益明显,对于油气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未来能源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将进一步增加。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结构矛盾将长期存在。同时,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给能源保供提出更高要求,单纯依靠传统能源格局,难以满足中国经济的新发展需要。如何在实现低碳发展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是迫在眉睫的重大命题。
更高质量保障能源安全,必须建立多元安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要继续推动产能建设。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等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分布式新能源建设;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持煤炭产量在合理水平;大幅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大幅增加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统筹增加各类发电有效出力;合理优化电源结构,力争做到任一极端场景或单一品类能源短缺不会对电力系统造成灾难性影响。
要完善能源储备体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把能源储备体系建设摆到与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健全能源供应保障和储备应急体系。统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种极端情况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优化能源储备设施布局,完善煤电油气供应保障协调机制。
要建立能源应急预警机制。一方面应继续高度重视危机预警,广泛收集行业上下游及跨行业数据信息,综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危机预警体系;另一方面应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分级应急响应机制,并制定具体分级响应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负面影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