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济日报聚焦陕西省西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刊发了长篇深度调研报道《西安聚变》,引起热烈反响。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中感谢经济日报对陕西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经济日报持续关注陕西、宣传陕西,助力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并就相关话题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专访。
记者:今年以来,陕西经济稳定复苏,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时代追赶超越取得良好开局。请问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刘国中:今年以来,我们全部工作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陕西时重要讲话精神展开,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部工作的总纲,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稳定增长、质效明显提升。坚持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并举,针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台工业稳增长19项措施,在数控机床、光子、重卡等领域梳理确定23条产业链,一链一专班推进。同时,突出技改、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利用电商平台等拓展消费规模,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10.2%。令人振奋的是,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质量改善态势明显。前7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8.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0.6%,省属企业利润增长2.83倍,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8%和15.1%。
二是下气力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加强劲的新动能。创新驱动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今年3月份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集高校、院所、企业、金融、各市的资源,着力打通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的通道、创新创业与金融支持紧密对接的通道、科研人员成长为企业家的通道。目前,与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央企达成合作协议,18家省属国有企业、20家金融机构入驻,引入8家孵化器、25家中介服务机构,组建13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开工建设总投资450亿元的32个项目,78个科创项目完成转化并注册公司。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带动下,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40%,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567家,比去年全年增加49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居西部地区前列。
三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取得积极进展。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放管服”、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农村等方面谋划和推进了一批重大改革,在省级以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特别是微观主体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新登记企业增长34.6%,民间投资增长20%,法士特控股秦川机床使后者迅速扭亏为盈,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287%。紧盯开放不足的突出短板,坚持通道平台环境一起建、外企外资外贸一起抓,统筹推进面向国内、国外的开放。今年前8月进出口增长25.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增长29.4%,中欧班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稳居全国前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前8月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27.2%。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部署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政治和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公共卫生、生产安全、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切实维护粮食安全,夏粮总产增长3.8%,单产创历史新高。加快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秦岭区域438座小水电整治基本完成,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169个矿业权全部退出,尾矿库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农家乐得到清理规范,对存在问题的入黄排污口建立台账进行整改。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前8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84%、15.56%。
记者:陕西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国中:今年以来,陕西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党委、政府的全部工作之中,贯彻到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作为衡量工作对错、取舍的试金石,符合的大干快干,不符合的坚决不做。
陕西是一个能源大省,2020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6.79亿吨,占全国的17.7%,原油产量2693.72万吨,占全国的13.8%,在陕天然气产量274.58亿立方米。党中央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我们从讲政治的高度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一是及时调减“两高”项目,将79个“两高”项目从“十四五”谋划的重大项目中剔除,压减在建拟建和拟投产达产“两高”项目28个,同时遏制现有产能扩张。二是严格落实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完善用能预算管理,63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施煤电清洁低碳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3%。三是扎实推进减污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谋划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科技基础设施,国能锦界电厂15万吨/年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建成投运。
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制定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突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推进减污降碳、节能降耗,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记者:陕西如何引导各方面凝心聚力抓高质量发展?
刘国中:今年以来,陕西一切工作都向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一是完善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机制,印发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引导各级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大抓拉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出台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行动方案,在去年底进行集中观摩的基础上,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组织重点项目开工,7月份省委全会期间开展项目点评,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进度较去年同期增长10.3%。三是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用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论英雄,凭工作实绩用干部,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全省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
记者:陕西在促进实现“高品质生活”方面有哪些思路举措?
刘国中:高品质生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去年以来陕西下气力抓群众增收,现在有了一些好势头。
下一步,我们将一手抓增收,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落实好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十条措施”,加紧细化促进增收推动富民惠民意见,围绕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精准施策,做好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帮扶,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手抓节支,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解决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继续提升铁路“绿巨人”动车组通达水平,积极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有序推进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再推出一批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小切口”改革,让老百姓把能省的钱省下来。
同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四个不摘”,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群体,扎实做好救灾减灾,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高发展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内生动力。(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 杨开新)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