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地处乌蒙山脉腹地的贵州毕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中央红军曾经转战于此。这也是一片贫瘠的土地,1987年贫困发生率高达65.1%。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市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近年来,毕节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10.7%。
夏日时节,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公鸡岭,一群乌鸡正在桃园里嬉戏啄食。“这里的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天然的绿色养殖基地。”双堰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邓华告诉记者。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当地于2020年4月引进盐津乌骨鸡,同时打造了集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于一体的“智能化鉴溯鸡舍”。饲养员邓海告诉记者,“饲养员可随时智能控制鸡舍里的温度、湿度等,顾客也可通过‘云’上的系统了解乌骨鸡‘一生’的情况。”
如今,这种“喝着山泉水、吃的中草药、住在桃花源”的乌骨鸡被冠名为“乌蒙玄凤”,源源不断“飞”到城市居民餐桌上。
据了解,特色种植养殖已经成为毕节农村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的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4%。
如今的乌蒙大地上,迸发着奋进的力量。在织金县,由中石化投资建设的年产50万吨聚乙醇酸项目正加快推进,建成投产后,年均营业收入可达72亿元,将有力带动当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5a级旅游景区——百里杜鹃在花期、花区之外做文章,由单一的景区稳步向旅游综合体转型。毕节高新技术开发区正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