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政策有如“接力赛”,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降低是其中关键一棒。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可谓抓住了重点、击中了要害。
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如何扩需求?具体到货币政策,就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上下功夫。其中,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是两个有力的抓手,一边事关上亿市场主体的“血脉畅通”,另一边关系到千千万万居民家庭的消费意愿。
作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逐渐替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锚”,决定着银行贷款利率的水平和走向,直接影响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就是要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下降,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改革以来,lpr报价逐步下行,我国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去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达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1月份至6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32%,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创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新低。同时,lpr报价较好地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并已内化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得以有效疏通。
近年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推进,而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提法则比较罕见,这释放出从投资和消费两端同时发力的政策信号。企业端的投资与居民端的消费,均对稳经济起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8月份lpr实施非对称下降,即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旨在提振信贷需求。lpr下行一方面可引导金融机构继续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激发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稳定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和预期。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的大幅下降,将利于降低购房者成本,与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等措施形成组合拳,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减轻大多数贷款购房者负担,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近年来,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不断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下一阶段,应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维护市场良好竞争秩序,推动继续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的下降。(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