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份,民俗祭祀、春耕用火、进山踏青等活动增多,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风险也随之提升。有统计显示,近10年来,约80%的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于3月至6月。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森林火灾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一方面,火情瞬息万变,容易受到地形、天气、风向等因素影响,火势一旦蔓延开来,扑救难度极大;另一方面,森林火灾的破坏力惊人、危害性极强,造成的影响往往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来统计。
保护森林草原资源不受火灾侵害,要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近日召开的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基层群防群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和违规用火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降低火灾风险。
预防森林火灾要先“管住人”。有调查显示,森林火灾绝大多数由人为因素引发,其中包括农、林、牧业等生产性火源,也包括野外吸烟、做饭、烧纸等非生产性火源。各地要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强化防火安全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氛围,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森林火灾的危害性,以及不科学的用火方式可能造成的后果。
各地要积极提升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风险隐患整治和野外火源管控,运用卫星监测、航空巡护、视频监控等措施,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责有人担。同时,强化力量准备,落实扑火物资库、扑火队伍建设,一旦发生火情,要及时反应,处置到位,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相关部门还要通力协作,形成森林草原防火灭火的整体合力。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20多年,大片的荒山披上了“绿衣”,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对于这些宝贵的森林草原资源,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它们,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只有人人绷紧防火弦,才能真正筑起“防火墙”,确保山林无恙。(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常 理)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