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牧归,遥望碧野与蓝天交汇处,一个个小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近,最后变成一片飞腾的马群时,住在三层小楼上的牧民巴·巴特尔心生喜悦。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巴特尔是远近闻名的养马大户。“我一共养了360多匹马,每年外卖小马驹100多匹,加上卖马奶,毛收入240万元左右。”巴·巴特尔告诉记者,在草畜平衡要求下,为了增加马的数量,许多牧户都减羊减牛。
早在2010年,锡林郭勒盟就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的称号。作为马都核心区,锡林浩特市大力发展马产业。“锡林浩特是蒙古马、蒙古马精神的发源地,在发展马产业方面理应一马当先。”锡林浩特市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洪涛说,锡林浩特市具有蒙古马、锡林郭勒马、卡巴金马、英纯血马等优秀马种,良马存栏2.3万多匹。像巴·巴特尔这样的养马牧户已达196个。“马匹虽然占全市牲畜的2%左右,每年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全市马产业产值超过1.4亿元,在一二三次产业间成功‘跨栏’。第一产业以马繁育养殖为主;第二产业以销售马产品为主;第三产业以体育比赛、文旅活动为主。”
就市场而言,马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全新的赛道。锡林浩特市积极对接马产业的头部企业,在2017年成功引入中蕴集团。5年时间里,建设完成了中蕴内蒙古马产业园,架构马产品全产业链,完成156款产品研发储备,推动18款马产品成功上市并搭建了全国线上线下营销体系。“马的全身都是宝,马肉是不错的食品,马油、马血清、马骨粉都可用于制药,就连马尾、马鬃,也能制作二胡等乐器的琴弦。”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董事长黄博光说,“可是这里的牧民把马当朋友,没开一家马屠宰厂。我们只能在转化马乳品上强链延链。”
牧民把马当朋友,加工企业也把爱马的牧民当朋友。75家马奶加工企业基本消化了养马牧民的马奶。其中,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积极构建马产业前端奶源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为了提高马奶单产,组织业内顶尖科学家联合攻关,启动了“乳用马高效繁育及马奶产品工业化多样生产集成示范”项目。
在锡林浩特,“城市客厅”设在马文化旅游景区。市里投入巨资,为游客设置了体育竞技、休闲娱乐、驻场演出等八大板块。驻场剧《蒙古马》讲述了年轻的蒙古战士与心爱的战马相伴相随、不离不弃的故事,令无数观众为蒙古马精神而感动。“马的实物产出毕竟有限,而对马文化的深度挖掘更能推进‘马产业 ’。”锡林浩特市政协主席、“马产业推进专班”组长赵国柱表示,今后,全市要更好地发挥用于体育竞技、休闲骑乘的马匹作用,快马加鞭发展第三产业。
在“中国马都”核心区,骏马更多地融入了群众生活。白音锡勒牧场职工江树军注册了马术俱乐部,开设了夏令营,吸引了不少游客,还带动了牧民就业。牧民李国志发起成立了锡骏牧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在牧区进行蒙古马保种、半血马培育,还时常去香港学习马厩管理,去北京开展马术培训,去安徽进行速度赛马,去马都锡林浩特和正蓝旗的“两都马道”担任骑乘教练。“使我骄傲的并不是每年几十万元的收入,而是这个过程中由衷的快乐。”马靴、马裤、马甲、头盔一上身,50多岁的李国志秒变年轻小伙子。“我既卖骏马也卖服务,既创收又参赛,特想找一支合适的歌,高声唱出来。” (经济日报记者 陈 力)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