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为何“魔力”始终不减?

2024-01-11 09:51 来源:大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
"));
"));

龙文化为何“魔力”始终不减?-jj棋牌

2024年01月11日 09:51    来源:大众日报    朱子钰
[]
[字号 ]
[]

  龙年纪念币、纪念钞火出圈,网友直呼抢不到;龙年茅台一瓶难求,超850万人次申购;龙年效应加持,育龄人群扎堆生“龙宝宝”……2024年,是备受瞩目的龙年,与龙有关的一系列元素掀起一拨又一拨热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悠久、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符号之一,龙文化一直长盛不衰,从重要的精神象征到走入民俗生活,已经成为大众心中不可替代的图腾。而今,随着更多年轻视角的诠释,龙文化的呈现正在变得多元而又生动,一个个特色文化ip令人应接不暇。

  从古至今,神秘而又复杂的龙文化,为何“魔力”始终不减?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崇拜对象,包括动物在内,所表现的价值,正是人加于自己、加于自己生命的那个价值。”龙是上古神话中的神物,素来被视为祥瑞,作为图腾崇拜的产物,龙身上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让人们在它身上寄托了无数美好的愿望。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龙的起源距今至少有1万年。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掘时,发现了一条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这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堆塑龙形。除此之外,关于传统龙形象的还有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壳龙,身长1.78米,高0.67米,龙昂首,长尾,状似腾飞。1993年,湖北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发现距今六千多年远古先民用卵石摆塑的一条巨龙,昂首直身,曲颈卷尾,背部有三鳍,腹下伸三足,长颈曲折弯卷,独角上扬,恰似一条腾飞的巨龙。

  这三例龙显然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而是来源于先民的创造,是文化龙。学者普遍认为,龙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漫长的岁月中,龙文化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

  在神话传说中,伏羲为龙种,女娲具龙性,炎帝秉龙兆,黄帝黄龙体,夏禹是虬龙,这些文化象征,成就了共同的心理基础,于是后代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比如《山海经》里说黄帝“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补史记·三皇本纪》中记载伏羲“蛇身人首”。《竹书纪年》中写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等。也就是说,龙是伏羲氏族的图腾,龙崇拜曾经存在过图腾崇拜阶段。

  当人类进入生产性经济时代,思维结构也就有了根本的变换,除了人类本身、动植物之外,自然现象被纳入了思考,庄稼收成多寡、牲畜养殖好坏与自然现象的关系密切相关,风调雨顺必定是丰收之年,天气暖和牲畜也能安然过冬,不会被冻死。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洪水肆虐、久不下雨这样的情形就会影响他们生存。于是,人们将各种自然现象神化,具有神话色彩的龙,很容易被当成虔诚敬拜的对象,期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管子》中说“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现代考古出土一些战国帛画,描绘了人乘坐神龙飞天或者经由龙的引领灵魂升天的场景,可见,当时人们对龙形态已有固定认知,龙既能上天入海,又拥有神力、变幻莫测,从而走向了神灵崇拜,形成了认知传统。

  与帝王崇拜结合,则是龙的一大特色,随着古代中央集权的高度集中而形成。古代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与龙产生了“联系”。《史记》中记载:“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大致意思是秦朝的使者经过华阴平舒道,被一个人拦住说了句“今年祖龙死”,然后留下一块玉璧消失不见。使者将玉璧捧回,陈述了遇见的情况,秦始皇并不相信这个预言,并为此事进行占卜,显示迁徙才吉利,于是便将三万户家庭迁徙。其中“祖龙”暗指的就是秦始皇。富有戏剧性的是,不久后,秦始皇真的死了。

  到了汉代,帝王更加注重利用龙的地位树立权威。汉高祖刘邦的出身被渲染为“刘邦父亲看到一条蛟龙伏在妻子身上,然后妻子就怀孕生下了刘邦”。《史记》中形容他的长相“隆准而龙颜,美须髯”。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出身寒微的刘邦为了抬高身份,树立权威,进行了这一系列的“美化造势”,与龙紧紧绑定。尔后,“龙子光环”“真龙天子”是历代帝王必备的身份光环,以此神化政权、巩固统治。

  从神性动物慢慢演化为帝王象征,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龙的形象逐步趋于统一。从更深的角度看,龙文化由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极大的发展。民间的龙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日渐丰富,演变出各种习俗和信仰,比如因求雨或者止雨而祭龙、舞龙、赛龙舟等以竞赛、娱乐为中心的龙文化。自古以来以龙命名的事物多不胜数,如将深渊叫作龙潭,龙文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和雄健的文笔,古代科举状元别称龙头,佛教中大乘经典为龙藏,还形成了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等美好的词汇。

  现在,龙文化不再是埋藏在历史深处的旧匣子,褪去神秘主义的外衣,大众形成了深刻的情感认同。龙作为一个经典文化符号,融合时代精神,更多地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传递本土文化ip的磅礴力量。2024年春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火出圈,生僻字“龘”成为刷屏热词,生动有趣的龙文化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今年也是龙的文创年,各大博物馆出品的龙年文创销量一路上涨,供不应求。

  对龙的崇拜影响至今,凡是与龙有关的事物、叫法,象征着奋发向上、和谐美好、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可以说,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从古到今、从中国走向世界,它的身上承载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共处,千辛万苦总结的知识与经验,通过龙这一特定的形象传承,历久弥新扭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深深植于人们心中。从龙文化的身上,我们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成琪)

编辑推荐












热点新闻


  • ·
  • ·
  • ·
  • ·
  • ·
  • ·
精彩推荐




热点评论
  • ·
  • ·
  • ·
  • ·
专家言论
  • ·
  • ·
  • ·
  • ·
精选专题
更多>>




"));
网站地图